托托·沃爾夫(Toto Wolff)在位於英國布拉克利(Brackley)的梅賽德斯-AMG馬石油F1車隊 (Mercedes-AMG Petronas)總部巡視時,看見一輛銀色汽車的右輪壞,讓他是很惱火,立即叫了人來修理。但這位億萬富豪兼梅賽德斯F1車隊的共同所有者和車隊負責人此時並不在他的汽修廠裡,而且他正在評估的,也不是一輛價值800萬美元的全尺寸F1賽車。相反,讓他不滿意的,是一款只有幾英寸長的梅賽德斯經典裝飾模型。他解釋:「只是碰巧被我看到了,在我的正常生活中,對我周圍的人來說是種煩擾,我就是無法停止試圖消除不完美。」對完美的執著追求,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負擔,但是在成功可以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時間來定義的F1比賽中,正對完美的追求使他的車隊始終站在頒獎台上。在過去十年,51歲的沃爾夫帶領他的車隊獲得8個車隊冠軍、7個車手冠軍,以及驚人的115次大獎賽勝利:要歸功於他完美無瑕的賽車,和梅賽德斯的明星車手Lewis Hamilton。在賽車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成就,足以媲美和棒球界的紐約揚基隊和籃球界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等其他傳奇球隊。.只不過,梅賽德斯車隊現在沒有再贏了。去年,該車隊僅在一次大獎賽中奪得了第三名。在2023年重返巔峰看起來也不太可能,因為紅牛車隊目前擁有對第一名的壟斷權。2021年F1賽事的財政規則改革限制了車隊的開支:也就是成本上限,從而扼殺了沃爾夫的完美主義方法,因為允許車隊從錯誤中重來的機會減少了。雖然成本上限在賽場上帶來最大的挑戰,在賽場外卻產生驚人的積極影響。2021年是梅賽德斯贏得車隊總冠軍的最後一年,在沃爾夫的領導下取得最好的成績,收入為5.29億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28億美元。該車隊尚未公佈2022年的數據,但《福布斯》估計將分別比這兩項指標高出約10%和30%。如此強勁的收入直接轉化為車隊的價值。《福布斯》在2019年對梅賽德斯車隊的估值為10億美元,並估計自那以後至少翻了一番。沃爾夫擁有該車隊33%的股份:大部分是他在2013年以大約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的,這也是他目前10億美元財富的基石。本質上他建立類似Dallas Cowboys的品牌,這支橄欖球隊27年來從未獲得超級碗冠軍,但仍以80億美元的身價,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球隊。「為了贏,我願意放棄每一分錢的利潤。如果要在經濟上的成功和體育上的成功之間做出選擇,一周中的每一天,一年中的每一天,我都會選擇體育上的成功。」這種對勝利的偏執渴望是沃爾夫與生俱來的。他在維也納出生,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賽車手,但這個夢想難以實現,部分原因是他的身高6英尺5英寸達(約195cm),對賽車手來說太高,因此他很快就轉向商業。1998年他在維也納創立科技孵化器Marchfifteen,整天都在給潛在投資者打電話。兩年後,28歲的沃爾夫獲得超過3,000萬美元的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於銷售短信服務公司UCP和視頻遊戲發行商JoWooD。手頭充裕的他關閉自己的公司,重新回到賽車,並開始管理初級車手。這促使他找到發動機製造商HWA AG,這家公司為梅賽德斯較低級別的車隊提供發動機。2006年,他收購HWA AG 49%的股份,又幫助該公司做了1.75億美元的IPO,從中淨賺8,500萬美元。幾年後,沃爾夫投資Williams F1車隊,並幫助它在2012年的西班牙大獎賽上取得驚人的勝利。同年梅賽德斯車隊陷入困境,邀請沃爾夫到斯圖加特,希望利用他的專業知識獲得建議。他直言不諱地說他們大大低估了車隊的預算,而梅賽德斯的回應是邀請他擔任該車隊的最高職位。沃爾夫的老朋友、梅賽德斯F1董事會成員雷納爾•伯傑(René Berger)說。「他永遠不會告訴你他認為不是真的事情,這就是他令人信服的原因。」沃爾夫同意了,但條件是他可以作為共同所有人入股。2013年,他離開威廉姆斯,《福布斯》估計他以1.65億美元的估值收購梅賽德斯車隊30%的股份。.此舉的時機對梅賽德斯來說也很有利,規則的變化擴大混合動力引擎在F1中的使用,而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已經花費了超過1億美元來開發這項技術。冠軍頭銜接踵而至,梅賽德斯在2014年同時獲得車隊和車手冠軍,是其八年來的首次輝煌戰績。「這是梅賽德斯在這個階段的完美之舉。」法拉利車隊負責人瓦瑟爾(Frédéric Vasseur)說:「他們當時在引擎上真正的領先。」不過這種類型的戰略支出現在變得愈發困難。按照2023年成本上限的規定,每支車隊只能花費大約1.5億美元來支付設備、工程和人員配備的費用。車手的薪水,比如漢密爾頓據我們估計的5,500萬美元,目前還不包括在內。在過去幾年裡,像梅賽德斯、法拉利和紅牛這樣的大預算車隊,每年都會花費數億美元全球營銷成本。如果低端車隊試圖跟上F1精英車隊的步伐,可能就會陷入財務困境。後來在自由媒體公司(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該公司在2017年以47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F1)和國際汽聯(FIA)這個賽車管理機構的推動之下,新出台的成本上限讓車隊之間享有了更大的平等。F1也從Netflix獲得巨大的推動,尤其是在這項運動原本沒有那麼受歡迎的美國。Netflix的紀錄片《疾速爭勝》(Drive to Survive)於2019年首播,記錄F1的每個賽季,吸引了更年輕、更數字化的觀眾,也造就新的F1明星,充滿個人魅力的沃爾夫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軍事化比喻、強烈的好勝心和奇怪的特定早餐順序都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火腿和雞蛋,再加上一點培根和兩個粗麵包,它們要烤得很熟,一掰就碎。)今年11月,F1將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第三屆美國大獎賽,屆時F1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邁阿密和德州的奧斯汀已經舉辦了前兩場比賽。)「這項運動正在成長。但你不能把它視為理所當然。」他也沒有對梅賽德斯的好運掉以輕心,即使沒有成為世界冠軍,他也要確保該車隊在未來有豐厚的利潤入賬。贊助仍然是這支車隊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梅賽德斯的現有合作夥伴包括Ritz-Carlton、怪物能量飲料(Monster Energy)和手錶品牌IWC。它還向其他車隊出售設備,包括向阿斯頓馬丁出售變速箱。但這一切並不意味著沃爾夫減少他對勝利的追求。「只要我們在前方競爭,為勝利而戰,躋身於頂級車隊之列,沒人能指望我們每年都贏。」他說。文|福布斯美國|福布斯中國
托托·沃爾夫(Toto Wolff)在位於英國布拉克利(Brackley)的梅賽德斯-AMG馬石油F1車隊 (Mercedes-AMG Petronas)總部巡視時,看見一輛銀色汽車的右輪壞,讓他是很惱火,立即叫了人來修理。但這位億萬富豪兼梅賽德斯F1車隊的共同所有者和車隊負責人此時並不在他的汽修廠裡,而且他正在評估的,也不是一輛價值800萬美元的全尺寸F1賽車。相反,讓他不滿意的,是一款只有幾英寸長的梅賽德斯經典裝飾模型。他解釋:「只是碰巧被我看到了,在我的正常生活中,對我周圍的人來說是種煩擾,我就是無法停止試圖消除不完美。」對完美的執著追求,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負擔,但是在成功可以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時間來定義的F1比賽中,正對完美的追求使他的車隊始終站在頒獎台上。在過去十年,51歲的沃爾夫帶領他的車隊獲得8個車隊冠軍、7個車手冠軍,以及驚人的115次大獎賽勝利:要歸功於他完美無瑕的賽車,和梅賽德斯的明星車手Lewis Hamilton。在賽車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成就,足以媲美和棒球界的紐約揚基隊和籃球界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等其他傳奇球隊。.只不過,梅賽德斯車隊現在沒有再贏了。去年,該車隊僅在一次大獎賽中奪得了第三名。在2023年重返巔峰看起來也不太可能,因為紅牛車隊目前擁有對第一名的壟斷權。2021年F1賽事的財政規則改革限制了車隊的開支:也就是成本上限,從而扼殺了沃爾夫的完美主義方法,因為允許車隊從錯誤中重來的機會減少了。雖然成本上限在賽場上帶來最大的挑戰,在賽場外卻產生驚人的積極影響。2021年是梅賽德斯贏得車隊總冠軍的最後一年,在沃爾夫的領導下取得最好的成績,收入為5.29億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28億美元。該車隊尚未公佈2022年的數據,但《福布斯》估計將分別比這兩項指標高出約10%和30%。如此強勁的收入直接轉化為車隊的價值。《福布斯》在2019年對梅賽德斯車隊的估值為10億美元,並估計自那以後至少翻了一番。沃爾夫擁有該車隊33%的股份:大部分是他在2013年以大約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的,這也是他目前10億美元財富的基石。本質上他建立類似Dallas Cowboys的品牌,這支橄欖球隊27年來從未獲得超級碗冠軍,但仍以80億美元的身價,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球隊。「為了贏,我願意放棄每一分錢的利潤。如果要在經濟上的成功和體育上的成功之間做出選擇,一周中的每一天,一年中的每一天,我都會選擇體育上的成功。」這種對勝利的偏執渴望是沃爾夫與生俱來的。他在維也納出生,從小就夢想成為一名賽車手,但這個夢想難以實現,部分原因是他的身高6英尺5英寸達(約195cm),對賽車手來說太高,因此他很快就轉向商業。1998年他在維也納創立科技孵化器Marchfifteen,整天都在給潛在投資者打電話。兩年後,28歲的沃爾夫獲得超過3,000萬美元的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於銷售短信服務公司UCP和視頻遊戲發行商JoWooD。手頭充裕的他關閉自己的公司,重新回到賽車,並開始管理初級車手。這促使他找到發動機製造商HWA AG,這家公司為梅賽德斯較低級別的車隊提供發動機。2006年,他收購HWA AG 49%的股份,又幫助該公司做了1.75億美元的IPO,從中淨賺8,500萬美元。幾年後,沃爾夫投資Williams F1車隊,並幫助它在2012年的西班牙大獎賽上取得驚人的勝利。同年梅賽德斯車隊陷入困境,邀請沃爾夫到斯圖加特,希望利用他的專業知識獲得建議。他直言不諱地說他們大大低估了車隊的預算,而梅賽德斯的回應是邀請他擔任該車隊的最高職位。沃爾夫的老朋友、梅賽德斯F1董事會成員雷納爾•伯傑(René Berger)說。「他永遠不會告訴你他認為不是真的事情,這就是他令人信服的原因。」沃爾夫同意了,但條件是他可以作為共同所有人入股。2013年,他離開威廉姆斯,《福布斯》估計他以1.65億美元的估值收購梅賽德斯車隊30%的股份。.此舉的時機對梅賽德斯來說也很有利,規則的變化擴大混合動力引擎在F1中的使用,而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已經花費了超過1億美元來開發這項技術。冠軍頭銜接踵而至,梅賽德斯在2014年同時獲得車隊和車手冠軍,是其八年來的首次輝煌戰績。「這是梅賽德斯在這個階段的完美之舉。」法拉利車隊負責人瓦瑟爾(Frédéric Vasseur)說:「他們當時在引擎上真正的領先。」不過這種類型的戰略支出現在變得愈發困難。按照2023年成本上限的規定,每支車隊只能花費大約1.5億美元來支付設備、工程和人員配備的費用。車手的薪水,比如漢密爾頓據我們估計的5,500萬美元,目前還不包括在內。在過去幾年裡,像梅賽德斯、法拉利和紅牛這樣的大預算車隊,每年都會花費數億美元全球營銷成本。如果低端車隊試圖跟上F1精英車隊的步伐,可能就會陷入財務困境。後來在自由媒體公司(Liberty Media Corporation,該公司在2017年以47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F1)和國際汽聯(FIA)這個賽車管理機構的推動之下,新出台的成本上限讓車隊之間享有了更大的平等。F1也從Netflix獲得巨大的推動,尤其是在這項運動原本沒有那麼受歡迎的美國。Netflix的紀錄片《疾速爭勝》(Drive to Survive)於2019年首播,記錄F1的每個賽季,吸引了更年輕、更數字化的觀眾,也造就新的F1明星,充滿個人魅力的沃爾夫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軍事化比喻、強烈的好勝心和奇怪的特定早餐順序都吸引了人們的注意。(火腿和雞蛋,再加上一點培根和兩個粗麵包,它們要烤得很熟,一掰就碎。)今年11月,F1將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第三屆美國大獎賽,屆時F1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邁阿密和德州的奧斯汀已經舉辦了前兩場比賽。)「這項運動正在成長。但你不能把它視為理所當然。」他也沒有對梅賽德斯的好運掉以輕心,即使沒有成為世界冠軍,他也要確保該車隊在未來有豐厚的利潤入賬。贊助仍然是這支車隊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梅賽德斯的現有合作夥伴包括Ritz-Carlton、怪物能量飲料(Monster Energy)和手錶品牌IWC。它還向其他車隊出售設備,包括向阿斯頓馬丁出售變速箱。但這一切並不意味著沃爾夫減少他對勝利的追求。「只要我們在前方競爭,為勝利而戰,躋身於頂級車隊之列,沒人能指望我們每年都贏。」他說。文|福布斯美國|福布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