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社會責任邊界並不是現在才被廣泛關注的話題。鼓勵企業盡可能內化自身商業行為對環境、社會造成的外部性影響,成為ESG相關實踐的必修課。儘管對於信仰利潤的商業體來說,過多強調ESG往往會被視作口不對心。過去幾年關於ESG的倡議,不止在企業應該承擔更多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而是創造人人都能參與,並實現企業、社會與個人公平互動的新工作方式。 參與福布斯中國2023 ESG案例調研的企業中:- 近六成公司表示,過去兩年企業內部涉及ESG相關工作範疇的員工比例顯著提高;- 超過五成的公司中,參與ESG或社會公益相關項目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總人數的40%;- 10%的公司已在內部搭建參與社會公益的義工體系。當中國經濟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身時,企業ESG理念已是順理成章,它代表著社會協作模式的創新。從上世紀50到70年代,美國電氣和礦業工人工會開始將養老金投資於經濟適用房和醫療設施,到2000年,聯合國全球契約啟動,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已迭代近百年。與此前更為不同的是,隨著自然災害發生的頻度和強度不斷增加,以及新冠疫情將日益凸顯的收入分配和醫療保健不平等問題推向輿論中心,商業組織與社會的對立再次變得顯見。但在另一方面,正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 董事局董事呂建中此前所說,“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是在此目標的引領下,不斷創造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乃至新的生態,進而實現美好商業的目標。”因此,在當下這個高度市場競爭的世界,ESG已成為最能體現一家公司核心競爭力與組織韌性的標準。過去三個月,福布斯中國作出中國企業ESG務實的案例研究,邀請近百家行業領先公司參與其中,他們的總市值超過萬億元人民幣。從本次調研反饋的有效數據看,約30%的公司表示目前仍處於ESG初步探索階段;超過70%的公司向我們強調,企業ESG建設已經在過去幾年中迅速上升至戰略層面的高度,三成公司已經成立多個除ESG委員會之外的專職ESG項目推進與考核部門,四成公司則由業務部門直接推進,並接受ESG委員會的相關考核。福布斯中國梳理接受調研的企業,在社會責任建設中最為關注的重點類目。我們對這些項目以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給分,加權排序後呈現出最受關注的ESG議題分佈圖。.當中國的ESG實踐進入一個黃金時代,企業的組織能力與價值共識正面臨新挑戰——如ESG建設中不可避免的高昂開支、模糊的ESG實效考核衡量機制以及當下中國相對缺乏的ESG專業人才等,都在加劇企業管理者的焦慮。而「編寫」一份以結果為導向的ESG報告,更有可能進一步損害投資者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心。以上是福布斯中國期望通過此次調研解答的問題。同時,我們還從接受調研的公司中找出20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他們未必是中國ESG評級最優秀的公司,但他們在ESG層面上的嘗試卻能給更多的企業管理者帶來新的啟發。.「成功的組織不再將ESG視為開展業務的成本,而是將其視為業務戰略的關鍵功能。」這句話是針對Milton Friedman 股東價值理論的顛覆。上世紀70年代Friedman提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僅僅是增加利潤」的觀點。這篇轟動一時的文章如今仍然載於《紐約時報》的門戶網站。但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商業戰略不應該只關注利潤最大化,其核心應該是超越利潤最大化目標,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增長。而ESG可以成為公司CSR計劃的支柱。不難發現通過這一觀念的轉變,如今企業的ESG務實與長期經營目標的無限貼近已成為一個確定的趨勢,或許將成為一家企業ESG相關行動有效性的評價金線。正如客戶導向、社區友好性、綠色低碳、降本增效等與企業經營質量高度相關的詞彙也經常出現在兩輪問卷的調研反饋中。麥肯錫在2019年提出ESG創造價值的分析框架,這家諮詢機構試圖從促進收入增長、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監管和法律干預、提高員工生產率,以及優化投資和資本支出等五個方面論證一個強有力的ESG提議具有積極的財務意義。今年,福布斯中國的調研一共收集了企業主動申報的100餘項對經營業績有明顯積極影響的ESG舉措,碳中和與環境保護相關類目佔比最大,一共52項;其次則是企業流程以及改善供應鏈管理等有30餘項;排名第三的是員工職業發展相關ESG項目建設,共計18項。.這些“用腳”投票的統計很大程度上能說明當下哪些ESG舉措對企業業績長期穩定提振有關鍵意義。.1. 循環經濟與綠色生產循環經濟、綠色生產均是圍繞資源利用效率而展開的現代企業管理舉措。在50餘項與環保雙碳相關ESG項目中,涉及循環經濟以及綠色生產等主題的佔比最大。這些案例在為客戶提供滿意產品和服務同時,其“把浪費降到最低程度”的核心邏輯也與ESG的長期性高度吻合。 案例 / 聯想集團聯想的生命週期末端管理項目曾有力地助其完成循環經濟的轉變。該項目增加了產品及部件的循環再利用,在幫助減少報廢電子產品的填埋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公司的資源利用效率。聯想的產品生命週期末端管理項目針對已停止使用、生命週期結束或報廢的產品、部件及外設採取的措施包括:再利用、翻新、再生製造 (de-manufacturing) 、拆除、回收、分解、廢棄物處理及處置等。自2005年以來,聯想已通過其簽約服務提供商處理了324,811噸的計算機設備。在2021日曆年期間,聯想出資或直接處理了34,163噸自有和客戶退回的計算機設備。所有的廢棄物中,有5.5%作為產品或零部件得以再利用,88.2%作為材料循環再利用,1.5%作為垃圾發電的原料進行處理,2.1%焚燒處理,2.6%進行了填埋。對於物流企業而言,將綠色的經營方式融入具體業務流程,同樣需要更多的設計與巧思。案例 / 菜鳥 結合數字化和物流運營的雙重能力,菜鳥在綠色倉儲和運輸、包裝智能化、線上線下回收等進行了全鏈路投入,也成為給客戶的新能力供給。面對消費者,2016年,菜鳥開啟了綠色計劃“回箱計劃”,在菜鳥驛站設置了綠色回收箱,成為國內第一家啟動綠色行動的物流公司。2022年,為了適用範圍更廣的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以及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菜鳥推出了中國物流行業首個線上綠色互動社區“綠色家園”,消費者可以生成個人減碳電子賬單,通過積分兌換禮品。至此,菜鳥綠色回收形成閉環——以10萬家菜鳥驛站為陣地的線下場景,以及以綠色家園為陣地的線上場景。在商家側,菜鳥研發的碳資產管理系統,通過沉澱自身物流供應鏈各環節的碳排放因子,精準追踪碳排放指數,在碳排放及減碳量測算上實現數字化管理,並提供相應減碳解決方案。 此外,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以管理和技術為手段,實施工業生產全過程污染控制的綠色生產也在今年的調研中多次被提及。在本年度的調研案例中,有70%的企業提及了水資源管理、廢氣處理以及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製造。 案例 / 華友鈷業華友鈷業衢州的工廠聚焦清潔生產,大力推進廢渣減量化、資源化,完成白合金鐵渣資源化研發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經實現常壓鐵渣減量70%,白合金鐵資源化98%;華友新能源同時也通過洗水回用等舉措有效節能降耗。 2. C端與B端消費者開始更願意為綠色的創新產品付費 越來越多綠色環保導向的產品正在向C端市場靠近,並成為一種顯見的趨勢。越來越多綠色技術的研發與普及也正在創造一個更大的綠色消費市場。 案例 / 安踏集團對安踏這家中國頭部運動裝備公司而言,使用更輕量化可回收的包裝以及推出環保屬性的科技材料產品成為了他們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關鍵。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安踏不斷開發推廣環境友好型產品,“1+3+5”可持續戰略藍圖要求在2030年前將可持續產品的比例提高到50%,50%的產品使用可持續包裝,使用50%可持續原材料等。安踏“喚能科技”環保系列回收940萬個廢棄塑料瓶,咖啡紗系列回收使用咖啡渣約100噸。此外,安踏99%以上鞋產品均使用水性膠,可持續商品包括SORONA環保纖維面料服裝、無氟防水面料服裝、有機棉面料服裝、優可絲麵料服裝等。案例 / 貝泰妮總部坐落於雲南“植物王國”的貝泰妮則向福布斯中國強調:“秉持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下的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該公司最為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觀”。貝泰妮產品“薇諾娜”的核心提取物又來自馬齒莧、青刺果及滇山茶等高原特色藥用植物,所以貝泰妮帶著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熱忱早已投入到生態保護項目當中。在哈巴雪山與當地社區合作青刺果種植基地,開展保護區工作能力建設、社區環境教育、社區共同管治等工作;在麗江新主植物園通過貝泰妮公益基金支持建立民間巡護隊、育苗基地種子進行種群擴繁等進行保護與恢復。同時兼顧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生計,做到保護和發展的平衡。 對於B端企業而言,更多的綠色產品服務也是未來趨勢。 案例 / 中集集團過去兩年中,中集集團研發和交付的綠色低碳產品幫助其獲得了實際訂單和更多市場份額。例如中集世聯達物流交付首批LNG動力環保水泥罐船;中集車輛太字節KG氫能源冷藏車榮獲「2022年度第一氫能冷藏車」大獎;凌宇汽車純電動攪拌車研發;中集安瑞科車載氫氣瓶交付和應用在香港巴士;中集集裝箱培育和發展儲能集成裝備。 3. 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及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也是今年企業降本增效的突破口根據統計數據,參與採購可再生能源的公司已超過50%。此外,推動員工積極加入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也成為了企業過去兩年中重要的舉措和倡議。.對於一些能源以及資源類公司而言,能源轉型與他們的經營目標更加一致。如紫金礦業集團未來預計擴充產品品類和產能,除穩步提升現有金屬產品產能外,還將加大對鋰等綠色能源關鍵原材料的投資生產,把握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機遇,未來預計通過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技術改進的結合,逐步實現減碳目標。案例 / 欣旺達欣旺達已構建起3C消費類電池、電動汽車電池、能源科技、智能硬件、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第三方檢測服務六大業務板塊,他們正有序協同的加速企業綠色進程。隨著材料回收技術的成熟,鋰礦這一電池的核心材料的利用效率或將成為該公司綠色突圍的關鍵。欣旺達對福布斯中國稱,綠色經濟和零碳未來不能僅僅是一句口號,必須通過制定前瞻性規劃、落實係統性行動來實現這一美好藍圖。另外更多生產製造企業則在積極有序的推進分佈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以及投資儲能設施。約30%的被調研企業提及希望通過節能技術改造相關舉措以減少用電成本。4. 企業正在追求更強韌也更綠色的供應鏈由於供應鏈ESG風險具有傳導性,從而影響生產週期的穩定性、產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企業的供應鏈安全也在今年成為重點話題。本次調研中最顯著的仍然是以供應鍊為切入點,積極推動產業合作的脫碳舉措,該類占比達到了24%。在中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供應鏈風險管理指南》(GB/T 24420—2009)、《供應鏈管理》(GB/T 26337)、《綠色製造-製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導則》(GB/T 33635-2017)等系列法規和推薦性標準帶動下,中國企業的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正進一步趨向成熟。案例 / TCL中環TCL中環制定了《供應商管理制度》《供應商審核管理制度》《合作夥伴行為準則》等,規範在供應商引入、審核、質量管理和提升等方面的管理與流程,並建立與業務相適應的合規標準和道德要求。同時制定並要求供應商簽署《不使用衝突礦產承諾書》;使用負責任礦產倡議-衝突礦產報告模板,對供應鏈使用衝突礦產的情況進行抽查。5. 員工成長預期以及多元化缺失企業員工的工作體驗優化與生產力提升,也是ESG建設中不容忽視的要點。在本次案例統計中,有關員工生產力方式的培訓項目一共18項,年均培訓時長30-50個小時的公司佔比達到62%。其中數字化的工作方式培訓成為今年佔比最顯著的類目,甚至超過相關專業技術培訓課程以及面向初級管理崗位的領導力課程。因此,對於中國公司而言,更加靈活與創新的使用生產力工具已成為未來關注的重點。除此之外,在線課程系統也在進一步提升企業培訓的體驗。案例 / 康師傅控股康師傅表示,公司正在設置多種培訓課程與專案,為了讓每位員工更便捷、更有效地學習到公司推送的各項培訓視頻短片,迎合新生代員工碎片化學習需求。此外,康師傅今年還將持續優化線上學習模式,豐富「WEME學堂」、「E-learning」等移動端學習資源,及時更新課程內容,以保證員工可以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快速提高職業技能。 職場的多元文化以及包容性則是今年最被忽視的方向。女性職場以及殘障人士就業相關的主題ESG項目今年較為罕見,整體的調研統計數據也在進一步做出佐證。在中國的高級管理崗以及董事會中,女性仍然是少數。而對於90%以上的公司,男性僱員的佔比也要高過女性。在員工穩定性相關的調研中,僅有不到60%的公司為我們提供了相關數據。從有效的反饋看,五年工齡員工佔企業總人數超過20%的公司只占到樣本總量的23%。已經加入就業市場的“千禧一代”有著鮮明的職場價值觀。例如,他們更在意彈性工作制,更看重符合自身價值觀的公司,更注重於開放溝通以及在意工作中的性別偏見等。職場多元化也將是中國企業未來需要更多投入的領域。 6. 企業的慈善捐贈 大部分企業對福布斯中國表示,企業的社會捐贈意在體現純粹的利他精神。按項目個數統計的捐贈類目上看,企業長期投入的戰略性慈善佔比達21%,並非主導。此外在那些完善披露企業社會捐贈情況的公司中,雖然有62%的企業社會捐贈總金額已經超過2,000萬人民幣,但其中大量捐贈金額集中於如地震、火災等突發自然災害,未體現其長期性。中國文化以及社會特點讓企業家天然具有回饋社會的意識,但企業對於慈善的認知仍然不夠立體,缺乏耐心長期投入慈善。我們對企業申報的慈善捐贈以及公益項目的生命週期抽樣統計,在抽查的近20個樣本中近半數捐贈持續時間不足2年。.最終,福布斯中國從主動申報以及提名推薦的100餘家行業領先企業中,遴選出20間具有實踐參考意義的ESG案例公司,他們在以上提及的6個核心發現中表現出色,我們也希望這份名單能為更多在ESG實踐旅途中感到困惑的企業家帶來啟發。 文/ 福布斯中國策劃 | Maggie Chen, Joel Li調研 | Xiaolu Shi, Steven Shao, Shirley Qin, Joel Li撰文 | Joel Li, Steven Shao
企業的社會責任邊界並不是現在才被廣泛關注的話題。鼓勵企業盡可能內化自身商業行為對環境、社會造成的外部性影響,成為ESG相關實踐的必修課。儘管對於信仰利潤的商業體來說,過多強調ESG往往會被視作口不對心。過去幾年關於ESG的倡議,不止在企業應該承擔更多力所能及的社會責任,而是創造人人都能參與,並實現企業、社會與個人公平互動的新工作方式。 參與福布斯中國2023 ESG案例調研的企業中:- 近六成公司表示,過去兩年企業內部涉及ESG相關工作範疇的員工比例顯著提高;- 超過五成的公司中,參與ESG或社會公益相關項目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總人數的40%;- 10%的公司已在內部搭建參與社會公益的義工體系。當中國經濟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身時,企業ESG理念已是順理成章,它代表著社會協作模式的創新。從上世紀50到70年代,美國電氣和礦業工人工會開始將養老金投資於經濟適用房和醫療設施,到2000年,聯合國全球契約啟動,對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已迭代近百年。與此前更為不同的是,隨著自然災害發生的頻度和強度不斷增加,以及新冠疫情將日益凸顯的收入分配和醫療保健不平等問題推向輿論中心,商業組織與社會的對立再次變得顯見。但在另一方面,正如全球報告倡議組織 (GRI) 董事局董事呂建中此前所說,“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是在此目標的引領下,不斷創造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乃至新的生態,進而實現美好商業的目標。”因此,在當下這個高度市場競爭的世界,ESG已成為最能體現一家公司核心競爭力與組織韌性的標準。過去三個月,福布斯中國作出中國企業ESG務實的案例研究,邀請近百家行業領先公司參與其中,他們的總市值超過萬億元人民幣。從本次調研反饋的有效數據看,約30%的公司表示目前仍處於ESG初步探索階段;超過70%的公司向我們強調,企業ESG建設已經在過去幾年中迅速上升至戰略層面的高度,三成公司已經成立多個除ESG委員會之外的專職ESG項目推進與考核部門,四成公司則由業務部門直接推進,並接受ESG委員會的相關考核。福布斯中國梳理接受調研的企業,在社會責任建設中最為關注的重點類目。我們對這些項目以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給分,加權排序後呈現出最受關注的ESG議題分佈圖。.當中國的ESG實踐進入一個黃金時代,企業的組織能力與價值共識正面臨新挑戰——如ESG建設中不可避免的高昂開支、模糊的ESG實效考核衡量機制以及當下中國相對缺乏的ESG專業人才等,都在加劇企業管理者的焦慮。而「編寫」一份以結果為導向的ESG報告,更有可能進一步損害投資者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心。以上是福布斯中國期望通過此次調研解答的問題。同時,我們還從接受調研的公司中找出20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他們未必是中國ESG評級最優秀的公司,但他們在ESG層面上的嘗試卻能給更多的企業管理者帶來新的啟發。.「成功的組織不再將ESG視為開展業務的成本,而是將其視為業務戰略的關鍵功能。」這句話是針對Milton Friedman 股東價值理論的顛覆。上世紀70年代Friedman提出「企業的社會責任僅僅是增加利潤」的觀點。這篇轟動一時的文章如今仍然載於《紐約時報》的門戶網站。但在今天,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商業戰略不應該只關注利潤最大化,其核心應該是超越利潤最大化目標,以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增長。而ESG可以成為公司CSR計劃的支柱。不難發現通過這一觀念的轉變,如今企業的ESG務實與長期經營目標的無限貼近已成為一個確定的趨勢,或許將成為一家企業ESG相關行動有效性的評價金線。正如客戶導向、社區友好性、綠色低碳、降本增效等與企業經營質量高度相關的詞彙也經常出現在兩輪問卷的調研反饋中。麥肯錫在2019年提出ESG創造價值的分析框架,這家諮詢機構試圖從促進收入增長、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監管和法律干預、提高員工生產率,以及優化投資和資本支出等五個方面論證一個強有力的ESG提議具有積極的財務意義。今年,福布斯中國的調研一共收集了企業主動申報的100餘項對經營業績有明顯積極影響的ESG舉措,碳中和與環境保護相關類目佔比最大,一共52項;其次則是企業流程以及改善供應鏈管理等有30餘項;排名第三的是員工職業發展相關ESG項目建設,共計18項。.這些“用腳”投票的統計很大程度上能說明當下哪些ESG舉措對企業業績長期穩定提振有關鍵意義。.1. 循環經濟與綠色生產循環經濟、綠色生產均是圍繞資源利用效率而展開的現代企業管理舉措。在50餘項與環保雙碳相關ESG項目中,涉及循環經濟以及綠色生產等主題的佔比最大。這些案例在為客戶提供滿意產品和服務同時,其“把浪費降到最低程度”的核心邏輯也與ESG的長期性高度吻合。 案例 / 聯想集團聯想的生命週期末端管理項目曾有力地助其完成循環經濟的轉變。該項目增加了產品及部件的循環再利用,在幫助減少報廢電子產品的填埋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公司的資源利用效率。聯想的產品生命週期末端管理項目針對已停止使用、生命週期結束或報廢的產品、部件及外設採取的措施包括:再利用、翻新、再生製造 (de-manufacturing) 、拆除、回收、分解、廢棄物處理及處置等。自2005年以來,聯想已通過其簽約服務提供商處理了324,811噸的計算機設備。在2021日曆年期間,聯想出資或直接處理了34,163噸自有和客戶退回的計算機設備。所有的廢棄物中,有5.5%作為產品或零部件得以再利用,88.2%作為材料循環再利用,1.5%作為垃圾發電的原料進行處理,2.1%焚燒處理,2.6%進行了填埋。對於物流企業而言,將綠色的經營方式融入具體業務流程,同樣需要更多的設計與巧思。案例 / 菜鳥 結合數字化和物流運營的雙重能力,菜鳥在綠色倉儲和運輸、包裝智能化、線上線下回收等進行了全鏈路投入,也成為給客戶的新能力供給。面對消費者,2016年,菜鳥開啟了綠色計劃“回箱計劃”,在菜鳥驛站設置了綠色回收箱,成為國內第一家啟動綠色行動的物流公司。2022年,為了適用範圍更廣的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以及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菜鳥推出了中國物流行業首個線上綠色互動社區“綠色家園”,消費者可以生成個人減碳電子賬單,通過積分兌換禮品。至此,菜鳥綠色回收形成閉環——以10萬家菜鳥驛站為陣地的線下場景,以及以綠色家園為陣地的線上場景。在商家側,菜鳥研發的碳資產管理系統,通過沉澱自身物流供應鏈各環節的碳排放因子,精準追踪碳排放指數,在碳排放及減碳量測算上實現數字化管理,並提供相應減碳解決方案。 此外,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以管理和技術為手段,實施工業生產全過程污染控制的綠色生產也在今年的調研中多次被提及。在本年度的調研案例中,有70%的企業提及了水資源管理、廢氣處理以及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製造。 案例 / 華友鈷業華友鈷業衢州的工廠聚焦清潔生產,大力推進廢渣減量化、資源化,完成白合金鐵渣資源化研發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經實現常壓鐵渣減量70%,白合金鐵資源化98%;華友新能源同時也通過洗水回用等舉措有效節能降耗。 2. C端與B端消費者開始更願意為綠色的創新產品付費 越來越多綠色環保導向的產品正在向C端市場靠近,並成為一種顯見的趨勢。越來越多綠色技術的研發與普及也正在創造一個更大的綠色消費市場。 案例 / 安踏集團對安踏這家中國頭部運動裝備公司而言,使用更輕量化可回收的包裝以及推出環保屬性的科技材料產品成為了他們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關鍵。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安踏不斷開發推廣環境友好型產品,“1+3+5”可持續戰略藍圖要求在2030年前將可持續產品的比例提高到50%,50%的產品使用可持續包裝,使用50%可持續原材料等。安踏“喚能科技”環保系列回收940萬個廢棄塑料瓶,咖啡紗系列回收使用咖啡渣約100噸。此外,安踏99%以上鞋產品均使用水性膠,可持續商品包括SORONA環保纖維面料服裝、無氟防水面料服裝、有機棉面料服裝、優可絲麵料服裝等。案例 / 貝泰妮總部坐落於雲南“植物王國”的貝泰妮則向福布斯中國強調:“秉持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護下的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該公司最為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觀”。貝泰妮產品“薇諾娜”的核心提取物又來自馬齒莧、青刺果及滇山茶等高原特色藥用植物,所以貝泰妮帶著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熱忱早已投入到生態保護項目當中。在哈巴雪山與當地社區合作青刺果種植基地,開展保護區工作能力建設、社區環境教育、社區共同管治等工作;在麗江新主植物園通過貝泰妮公益基金支持建立民間巡護隊、育苗基地種子進行種群擴繁等進行保護與恢復。同時兼顧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區生計,做到保護和發展的平衡。 對於B端企業而言,更多的綠色產品服務也是未來趨勢。 案例 / 中集集團過去兩年中,中集集團研發和交付的綠色低碳產品幫助其獲得了實際訂單和更多市場份額。例如中集世聯達物流交付首批LNG動力環保水泥罐船;中集車輛太字節KG氫能源冷藏車榮獲「2022年度第一氫能冷藏車」大獎;凌宇汽車純電動攪拌車研發;中集安瑞科車載氫氣瓶交付和應用在香港巴士;中集集裝箱培育和發展儲能集成裝備。 3. 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及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也是今年企業降本增效的突破口根據統計數據,參與採購可再生能源的公司已超過50%。此外,推動員工積極加入低碳生產、生活方式也成為了企業過去兩年中重要的舉措和倡議。.對於一些能源以及資源類公司而言,能源轉型與他們的經營目標更加一致。如紫金礦業集團未來預計擴充產品品類和產能,除穩步提升現有金屬產品產能外,還將加大對鋰等綠色能源關鍵原材料的投資生產,把握全球能源轉型帶來的機遇,未來預計通過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技術改進的結合,逐步實現減碳目標。案例 / 欣旺達欣旺達已構建起3C消費類電池、電動汽車電池、能源科技、智能硬件、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第三方檢測服務六大業務板塊,他們正有序協同的加速企業綠色進程。隨著材料回收技術的成熟,鋰礦這一電池的核心材料的利用效率或將成為該公司綠色突圍的關鍵。欣旺達對福布斯中國稱,綠色經濟和零碳未來不能僅僅是一句口號,必須通過制定前瞻性規劃、落實係統性行動來實現這一美好藍圖。另外更多生產製造企業則在積極有序的推進分佈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以及投資儲能設施。約30%的被調研企業提及希望通過節能技術改造相關舉措以減少用電成本。4. 企業正在追求更強韌也更綠色的供應鏈由於供應鏈ESG風險具有傳導性,從而影響生產週期的穩定性、產品的合規性和安全性。企業的供應鏈安全也在今年成為重點話題。本次調研中最顯著的仍然是以供應鍊為切入點,積極推動產業合作的脫碳舉措,該類占比達到了24%。在中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供應鏈風險管理指南》(GB/T 24420—2009)、《供應鏈管理》(GB/T 26337)、《綠色製造-製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導則》(GB/T 33635-2017)等系列法規和推薦性標準帶動下,中國企業的採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正進一步趨向成熟。案例 / TCL中環TCL中環制定了《供應商管理制度》《供應商審核管理制度》《合作夥伴行為準則》等,規範在供應商引入、審核、質量管理和提升等方面的管理與流程,並建立與業務相適應的合規標準和道德要求。同時制定並要求供應商簽署《不使用衝突礦產承諾書》;使用負責任礦產倡議-衝突礦產報告模板,對供應鏈使用衝突礦產的情況進行抽查。5. 員工成長預期以及多元化缺失企業員工的工作體驗優化與生產力提升,也是ESG建設中不容忽視的要點。在本次案例統計中,有關員工生產力方式的培訓項目一共18項,年均培訓時長30-50個小時的公司佔比達到62%。其中數字化的工作方式培訓成為今年佔比最顯著的類目,甚至超過相關專業技術培訓課程以及面向初級管理崗位的領導力課程。因此,對於中國公司而言,更加靈活與創新的使用生產力工具已成為未來關注的重點。除此之外,在線課程系統也在進一步提升企業培訓的體驗。案例 / 康師傅控股康師傅表示,公司正在設置多種培訓課程與專案,為了讓每位員工更便捷、更有效地學習到公司推送的各項培訓視頻短片,迎合新生代員工碎片化學習需求。此外,康師傅今年還將持續優化線上學習模式,豐富「WEME學堂」、「E-learning」等移動端學習資源,及時更新課程內容,以保證員工可以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快速提高職業技能。 職場的多元文化以及包容性則是今年最被忽視的方向。女性職場以及殘障人士就業相關的主題ESG項目今年較為罕見,整體的調研統計數據也在進一步做出佐證。在中國的高級管理崗以及董事會中,女性仍然是少數。而對於90%以上的公司,男性僱員的佔比也要高過女性。在員工穩定性相關的調研中,僅有不到60%的公司為我們提供了相關數據。從有效的反饋看,五年工齡員工佔企業總人數超過20%的公司只占到樣本總量的23%。已經加入就業市場的“千禧一代”有著鮮明的職場價值觀。例如,他們更在意彈性工作制,更看重符合自身價值觀的公司,更注重於開放溝通以及在意工作中的性別偏見等。職場多元化也將是中國企業未來需要更多投入的領域。 6. 企業的慈善捐贈 大部分企業對福布斯中國表示,企業的社會捐贈意在體現純粹的利他精神。按項目個數統計的捐贈類目上看,企業長期投入的戰略性慈善佔比達21%,並非主導。此外在那些完善披露企業社會捐贈情況的公司中,雖然有62%的企業社會捐贈總金額已經超過2,000萬人民幣,但其中大量捐贈金額集中於如地震、火災等突發自然災害,未體現其長期性。中國文化以及社會特點讓企業家天然具有回饋社會的意識,但企業對於慈善的認知仍然不夠立體,缺乏耐心長期投入慈善。我們對企業申報的慈善捐贈以及公益項目的生命週期抽樣統計,在抽查的近20個樣本中近半數捐贈持續時間不足2年。.最終,福布斯中國從主動申報以及提名推薦的100餘家行業領先企業中,遴選出20間具有實踐參考意義的ESG案例公司,他們在以上提及的6個核心發現中表現出色,我們也希望這份名單能為更多在ESG實踐旅途中感到困惑的企業家帶來啟發。 文/ 福布斯中國策劃 | Maggie Chen, Joel Li調研 | Xiaolu Shi, Steven Shao, Shirley Qin, Joel Li撰文 | Joel Li, Steven S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