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面臨新加坡的競爭,不能固步自封。過去幾年,新加坡已成為比香港更大的金融科技中心,成為跨國公司和中國企業設立地區總部越來越重要的選址地點,同時也在悄悄吸引高淨值人士去往那裡設立家族辦公室。新加坡的崛起也反映在去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的評選中:它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紐約和倫敦,在亞洲排名第一。香港則在全球排名第四,在亞洲排名第二。對於香港來說,要恢復其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沒有簡單的方法,但它可以做的是專注於綠色金融和加密貨幣等新興金融服務領域的機會。雖然新加坡的競爭是不能避免的,但香港也有一定的優勢,應該有效利用。.擁抱綠色金融彭博資訊(Bloomberg Intelligence)估計,到2025年,全球ESG資產總額可能飆升至53萬億美元,而亞太地區將推動「下一階段的增長」。香港有很多方法可以利用蓬勃發展的綠色金融領域。其中最有希望的是支持中國內地雄心勃勃的碳減排目標。中國的目標是讓碳排放量在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並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如果港交所與上海的交易所合作,將具有環保商業模式的公司的股票和ETF納入其中,為綠色金融籌集更多資金,那麼香港就可以在這些方面對內地形成助益。同時,香港在綠色債券方面已經取得一些成功。今年1月,香港政府宣布成功發行57.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以美元、歐元和人民幣計價,這是至今亞洲最大規模的ESG債券發行。但不出所料,新加坡也是綠色債券的積極參與者。據彭博社報導,截至去年9月28日,新加坡有272只可持續、綠色、社會或轉型債券上市,是香港103只同類債券的兩倍多。此外,新加坡在債券發行量方面也有優勢:發行規模為340億美元,而香港為240億美元。此外,新加坡企業已經募得395億美元的綠色貸款,香港企業僅募得134億美元。雖然如此,在新興的代幣化綠色債券領域,香港比新加坡更有優勢。今年2月,香港發行了8億港元(約合1.02億美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這是全球首個由政府進行的此類發售,它應該會為香港的定期數字債券發行奠定基礎。.押注加密貨幣如果說綠色金融對香港來說是一個相對安全的賭注,那麼加密貨幣則更像是賭博。但正是因為加密貨幣變化無常,新加坡明確表示,它不想成為迎合散戶投資者需求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中心。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個機會:如果它有足夠大的風險偏好的話。第一次聽說香港想要奪回失去的加密貨幣寶座時,我們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內地怎樣,香港就怎樣。如果數字資產在內地大多被禁止,北京方面為什麼會允許香港成為數字資產的中心呢?但中央政府似乎正在改變主意。據報導,香港中聯辦的官員經常出現在香港的加密貨幣聚會上。彭博社報導稱:「會面是友好的,官員們會了解該領域的發展情況,要求提供匯報,在某些情況下還開展了跟進電話。」中央政府意識到,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疫情期間受影響,可能會認為允許香港接受加密貨幣是有助於重振香港命運:只要它不威脅內地的金融穩定。考慮到這一點,今年2月底,香港證監會公佈其關於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擬議規則,並在3月31日前徵求公眾意見。該監管機構計劃於6月1日起對加密貨幣服務提供商實施新的許可制度,並正在考慮是否允許獲得許可的平台為散戶投資者服務。.謹慎的樂觀態度我們有理由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前景持謹慎的樂觀態度。疫情過後,香港正在積極採取行動,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愈發重要的行業領域中捕捉機會。與此同時,香港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金融窗口的地位將得到延續,因為上海和深圳必須遵守內地更為嚴格的監管規定。雖然香港在綠色金融領域面臨著來自新加坡的競爭,但這兩個城市最終可能會專注於不同的市場機會。新加坡更適合為東南亞服務,香港可以專注於巨大的內地市場。在加密貨幣領域,香港可能成為一個主導地位的全球中心,前提是願意接受散戶投資。只關注機構投資者是達不到目標的。CoinDesk最近指出,雖然加密貨幣社群對此持樂觀態度,但香港是否會冒險一試,仍然不確定。但要重拾其老牌全球金融中心的魅力,香港仍然很有可為。文 /Zennon Kapron / 福布斯美國
香港面臨新加坡的競爭,不能固步自封。過去幾年,新加坡已成為比香港更大的金融科技中心,成為跨國公司和中國企業設立地區總部越來越重要的選址地點,同時也在悄悄吸引高淨值人士去往那裡設立家族辦公室。新加坡的崛起也反映在去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的評選中:它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紐約和倫敦,在亞洲排名第一。香港則在全球排名第四,在亞洲排名第二。對於香港來說,要恢復其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沒有簡單的方法,但它可以做的是專注於綠色金融和加密貨幣等新興金融服務領域的機會。雖然新加坡的競爭是不能避免的,但香港也有一定的優勢,應該有效利用。.擁抱綠色金融彭博資訊(Bloomberg Intelligence)估計,到2025年,全球ESG資產總額可能飆升至53萬億美元,而亞太地區將推動「下一階段的增長」。香港有很多方法可以利用蓬勃發展的綠色金融領域。其中最有希望的是支持中國內地雄心勃勃的碳減排目標。中國的目標是讓碳排放量在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並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如果港交所與上海的交易所合作,將具有環保商業模式的公司的股票和ETF納入其中,為綠色金融籌集更多資金,那麼香港就可以在這些方面對內地形成助益。同時,香港在綠色債券方面已經取得一些成功。今年1月,香港政府宣布成功發行57.5億美元的綠色債券,以美元、歐元和人民幣計價,這是至今亞洲最大規模的ESG債券發行。但不出所料,新加坡也是綠色債券的積極參與者。據彭博社報導,截至去年9月28日,新加坡有272只可持續、綠色、社會或轉型債券上市,是香港103只同類債券的兩倍多。此外,新加坡在債券發行量方面也有優勢:發行規模為340億美元,而香港為240億美元。此外,新加坡企業已經募得395億美元的綠色貸款,香港企業僅募得134億美元。雖然如此,在新興的代幣化綠色債券領域,香港比新加坡更有優勢。今年2月,香港發行了8億港元(約合1.02億美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這是全球首個由政府進行的此類發售,它應該會為香港的定期數字債券發行奠定基礎。.押注加密貨幣如果說綠色金融對香港來說是一個相對安全的賭注,那麼加密貨幣則更像是賭博。但正是因為加密貨幣變化無常,新加坡明確表示,它不想成為迎合散戶投資者需求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中心。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個機會:如果它有足夠大的風險偏好的話。第一次聽說香港想要奪回失去的加密貨幣寶座時,我們是持懷疑態度的。畢竟內地怎樣,香港就怎樣。如果數字資產在內地大多被禁止,北京方面為什麼會允許香港成為數字資產的中心呢?但中央政府似乎正在改變主意。據報導,香港中聯辦的官員經常出現在香港的加密貨幣聚會上。彭博社報導稱:「會面是友好的,官員們會了解該領域的發展情況,要求提供匯報,在某些情況下還開展了跟進電話。」中央政府意識到,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疫情期間受影響,可能會認為允許香港接受加密貨幣是有助於重振香港命運:只要它不威脅內地的金融穩定。考慮到這一點,今年2月底,香港證監會公佈其關於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擬議規則,並在3月31日前徵求公眾意見。該監管機構計劃於6月1日起對加密貨幣服務提供商實施新的許可制度,並正在考慮是否允許獲得許可的平台為散戶投資者服務。.謹慎的樂觀態度我們有理由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前景持謹慎的樂觀態度。疫情過後,香港正在積極採取行動,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愈發重要的行業領域中捕捉機會。與此同時,香港作為中國面向世界的金融窗口的地位將得到延續,因為上海和深圳必須遵守內地更為嚴格的監管規定。雖然香港在綠色金融領域面臨著來自新加坡的競爭,但這兩個城市最終可能會專注於不同的市場機會。新加坡更適合為東南亞服務,香港可以專注於巨大的內地市場。在加密貨幣領域,香港可能成為一個主導地位的全球中心,前提是願意接受散戶投資。只關注機構投資者是達不到目標的。CoinDesk最近指出,雖然加密貨幣社群對此持樂觀態度,但香港是否會冒險一試,仍然不確定。但要重拾其老牌全球金融中心的魅力,香港仍然很有可為。文 /Zennon Kapron / 福布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