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obert Hart越來越多國家放鬆對新冠疫情的限制,並準備「與病毒共存」,專家警告稱,新冠病毒仍會長期存在,仍可能導致廣泛和嚴重的疾病,甚至可能在未來引發另一場冠狀病毒大流行。牛津大學進化病毒學家Aris Katzourakis博士告訴《福布斯》稱,區域性「只是一種模式,而不是病毒的一個先天特性」,因此區域性的疫情仍有可能再次成為大流行。他解釋說,「地方性毒株令人擔憂的突變肯定會導致新的」疫情爆發,並可能導致新的疫情大流行。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流行病學家Elizabeth Halloran博士告訴《福布斯》,動物可能是這些具有「大流行潛力」的新冠病毒的潛在來源,並指出流感病毒毒株能夠「在其他動物宿主中重組」,然後在人類之間傳播。地方性的新冠毒株有可能成為新的大流行病的種子,專家們更加擔心,並且他們表示,目前把新冠肺炎當作地方性疾病還為時過早(地方性疾病大致意味著穩定和可預測的感染數量)。Katzourakis說:「人們有一種誤解,即認為區域性的流行將成為(疫情的)自然終點...... 甚至認為這種疾病將自動成為一個很小的健康問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傳染病專家John Swartzberg博士告訴《福布斯》,該病毒仍將需要仔細管理,以減輕其對公共健康的影響,並且「區域性」一詞沒有說明有多少疾病[存在]或疾病可能有多嚴重。「地方性傳染病可以變成流行病和大流行,反之亦然」Swartzberg說。另一場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可能性有多大還未為可知。 關於眼下正在進行的新冠疫情及其背後的新冠病毒,也還有很多未知之處。 儘管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援新冠病毒是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觀點,但我們仍然不知道這種病毒起源的關鍵細節,科學家們也不確定目前快速傳播的奧密克戎變體——它有一組其他變異中不存在的異常突變——從何而來,以及它是如何得以不被注意地出現在傳播鏈的。 Halloran指出,動物庫在病毒的進化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新冠病毒已經在包括水貂、家貓和家狗、倉鼠和鹿在內的各個物種中被發現,而且人們對於這種情況可能有多嚴重,或者它在管理病毒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知之甚少。 Swartzberg說,疫苗仍將在降低未來新冠疫情風險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為全世界的人口接種疫苗將減少出現一種新變種的機會。 」儘管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Swartzberg告訴《福布斯》:「傳染性疾病在地方性疾病、流行病和大流行之間來回轉換的情況並不罕見。」影響人類的傳染病一旦形成,很少會永遠消失。 過去一些大流行的驅動因素,如霍亂、瘟疫(黑死病的造成原因)以及各種流感菌株等,今天仍然存在並仍在感染人們,其他病原體如伊波拉病毒、脊髓灰質炎、瘧疾和愛滋病也同樣如此(世界衛生組織稱愛滋病為一種「全球流行病」)。 僅有一種人類疾病由於刻意的努力而被成功消除:天花。 Katzourakis告訴《福布斯》,人類根除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 Halloran也告訴《福布斯》,許多在該領域工作的人都知道根除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 Swartzberg對此表示贊同,並表示消除這種疾病——從特定地區有效地消除它,就像在美國消除小兒麻痹症一樣——「現在也不可行」。地方性的新冠疫情並不意味著這種疾病將不經常發生或是癥狀溫和。 世界上許多最大的致死原因都是地方病,包括瘧疾和肺結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約有150萬人死於結核病,約63萬人死於瘧疾。
文/Robert Hart越來越多國家放鬆對新冠疫情的限制,並準備「與病毒共存」,專家警告稱,新冠病毒仍會長期存在,仍可能導致廣泛和嚴重的疾病,甚至可能在未來引發另一場冠狀病毒大流行。牛津大學進化病毒學家Aris Katzourakis博士告訴《福布斯》稱,區域性「只是一種模式,而不是病毒的一個先天特性」,因此區域性的疫情仍有可能再次成為大流行。他解釋說,「地方性毒株令人擔憂的突變肯定會導致新的」疫情爆發,並可能導致新的疫情大流行。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流行病學家Elizabeth Halloran博士告訴《福布斯》,動物可能是這些具有「大流行潛力」的新冠病毒的潛在來源,並指出流感病毒毒株能夠「在其他動物宿主中重組」,然後在人類之間傳播。地方性的新冠毒株有可能成為新的大流行病的種子,專家們更加擔心,並且他們表示,目前把新冠肺炎當作地方性疾病還為時過早(地方性疾病大致意味著穩定和可預測的感染數量)。Katzourakis說:「人們有一種誤解,即認為區域性的流行將成為(疫情的)自然終點...... 甚至認為這種疾病將自動成為一個很小的健康問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傳染病專家John Swartzberg博士告訴《福布斯》,該病毒仍將需要仔細管理,以減輕其對公共健康的影響,並且「區域性」一詞沒有說明有多少疾病[存在]或疾病可能有多嚴重。「地方性傳染病可以變成流行病和大流行,反之亦然」Swartzberg說。另一場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可能性有多大還未為可知。 關於眼下正在進行的新冠疫情及其背後的新冠病毒,也還有很多未知之處。 儘管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援新冠病毒是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觀點,但我們仍然不知道這種病毒起源的關鍵細節,科學家們也不確定目前快速傳播的奧密克戎變體——它有一組其他變異中不存在的異常突變——從何而來,以及它是如何得以不被注意地出現在傳播鏈的。 Halloran指出,動物庫在病毒的進化過程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新冠病毒已經在包括水貂、家貓和家狗、倉鼠和鹿在內的各個物種中被發現,而且人們對於這種情況可能有多嚴重,或者它在管理病毒方面可能產生的影響知之甚少。 Swartzberg說,疫苗仍將在降低未來新冠疫情風險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為全世界的人口接種疫苗將減少出現一種新變種的機會。 」儘管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Swartzberg告訴《福布斯》:「傳染性疾病在地方性疾病、流行病和大流行之間來回轉換的情況並不罕見。」影響人類的傳染病一旦形成,很少會永遠消失。 過去一些大流行的驅動因素,如霍亂、瘟疫(黑死病的造成原因)以及各種流感菌株等,今天仍然存在並仍在感染人們,其他病原體如伊波拉病毒、脊髓灰質炎、瘧疾和愛滋病也同樣如此(世界衛生組織稱愛滋病為一種「全球流行病」)。 僅有一種人類疾病由於刻意的努力而被成功消除:天花。 Katzourakis告訴《福布斯》,人類根除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 Halloran也告訴《福布斯》,許多在該領域工作的人都知道根除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 Swartzberg對此表示贊同,並表示消除這種疾病——從特定地區有效地消除它,就像在美國消除小兒麻痹症一樣——「現在也不可行」。地方性的新冠疫情並不意味著這種疾病將不經常發生或是癥狀溫和。 世界上許多最大的致死原因都是地方病,包括瘧疾和肺結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每年約有150萬人死於結核病,約63萬人死於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