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福布斯中國消費級AI應用觀察
CapCut相關資料來源Toolify.ai

2024福布斯中國消費級AI應用觀察

「1年的時間更新了11個版本,從簡單的增加設計模板到近期剛上線的動畫生成和網站構建功能,一個人工智能PPT工具一共產生了幾百處改動和升級。」上週,當一位原本已經不打算關注AI項目的投資人察覺到今年消費級AI應用衰亡、增長、迭代的勢頭仍沒有沉寂的跡象,他明顯變得猶豫了。

今年,內容編輯類工具在網頁端以22%的佔比成為了用戶第二多的AI產品品類,幾乎要追平像ChatGPT、Gemini這類由大廠完全「壟斷」的內容生成應用。這是a16z在這個月發布的Top 100生成式AI消費級應用報告中指出的一個重要發現。

令這位投資人猶豫的產品叫Gama AI,該公司用戶爆發性成長發生在去年8月。即便如此,Gama AI表現得也不算穩定。到今年2月,網站端的問量已經從去年頂峰2500萬次跌去了一半還多。相較之下成長情況更穩健的是成立於2009年,被稱為幻燈片顛覆者的匈牙利公司Prezi。 Prezi最近幾個月實現了接近20%的新增用戶。

這些只是當下AI應用領域新鮮事的冰山一角。從Toolify.ai 檢測的網站流量統計來看,中國公司方面,字節跳動旗下的AI創意平台CapCut在今年2月成為了全球增長最快的幾個應用之一,此外月之暗面的Kimi Chat的增速也在上個月迅速擠進了全球前15。

即便市場活躍,這位投資人仍有一些擔心。因為這和他10年前剛入行,正值行動網路應用程式爆發時的狀況完全不一樣。現在,像Gama AI這樣新生的軟體工具在更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變得異常臃腫,面臨同質化嚴重。很多開發者對功能的關注度遠大於使用者痛點。事實上,目前90%的AI應用或插件都還沒有什麼實際使用價值。

他對福布斯中國表示,“這個市場還是有太多的套殼應用和概念產品,但今年是時候把注意力從對國產大模型的算力焦慮重新放回到對產品力的關注上了。”例如Kimi Chat在把上下文長度提高到200萬字等級後,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就有了成倍的提高,場景也變得更加多元了,這一點GPT4的確沒有做到。 “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公司在應用開發上的實力和嗅覺還是很強的。”

AI產品標示化消失的2024

賈伯斯時代追求極致使用者體驗的產品原則是讓「至繁歸於至簡」(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但ChatGPT問世後,大家都開始相信上了大力出奇蹟,然後毫不猶豫地懟上Open AI 的接口,因為產品的AI標籤就意味著流量。

這套方法論在今年大機率不會再奏效了。例如Open AI背後的最大贏家微軟,在將GPT4植入Office套件時就沒有能延續去年Being+ GPT智慧聊天窗時那般好評如潮。甚至有用戶表示,「很難相信這是一款搭載了GPT4的軟體」。科技網紅Luke Barousse在使用過「Preview」版本的Copilot後同樣有些抓狂。例如他在測試中發現,Copilot的Excel功能目前還只能處理500行的資料(基本上正常人點幾下滑鼠也能完成任務)。此外,數據視覺化效果很難體現個人化(遠不如微軟Demo展示中那麼華麗多元)。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用戶的隱私安全。 Excel使用者需將所有的資料上傳到One Drive,才能呼叫AI功能。雖然微軟承諾了不會保存商業用戶的數據,也不會將這些數據用作訓練。但對於個人使用者而言,它的態度就顯得有些模糊。

相較之下,微軟Copilot在中國的競爭對手WPS AI就顯得穩健一些。它沒有對用戶許諾太多,在互動方面也比微軟Copilot更友好,文件功能體驗類似於另外一款火爆的編輯工具Notion AI。 WPS AI卻一樣沒能收穫用戶革命性的讚譽。

矽谷流傳著這樣的一則常識,千萬別碰微軟的第一代產品。專欄作家Gene Marks稱,「Copilot的口碑滑坡與微軟1985 年首次發布 Windows 時的情況非常類似。」但好消息是,Copilot或WPS AI還會一直進步。

Forbes

今年AI技術的植入門檻也將進一步降低,隨著下半年GPT5的發布,Sam Altman表示:「大部分簡單的套殼AI應用將被市場清退,因為GPT5的強大功能將會讓套殼產品都失去意義。」如Gama AI這類目前品牌認知較弱、產品優勢還不明顯的內容編輯工具可能就面臨著不小的威脅。

忘掉簡單的疊加與堆疊量

過去在行動互聯網對使用者習慣的教育下,所有的流量與資訊入口都已經有成熟的公司把守,而新入口VR/XR等硬體的出貨量仍然疲軟,在短期也很難被看作是一個結構性的終端顛覆機會。

因此,網路時期贏家通吃的消費者市場規律在AI時代可能仍然奏效。例如ChatGPT 和 NewBing兩款產品在今年2月的用戶使用時間長度就佔了流量前100 AI應用的60%。在中國大陸,大廠的AI產品佔了50%左右的用戶訪問量。因此關注垂直細分賽道的精品應用將是2024年初創公司的一個主旋律。

除此之外,創新更大的挑戰也來自於使用者生態。自蘋果推出iTunes+App Store,網路過去十多年最大的趨勢就是由開放走向半封閉。這一點為行動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帶來的好處是:在資訊流通效率的降低下,提高用戶黏著度與忠誠度變得更容易了——即跨界發展產品功能。所以微信、支付寶、抖音等最後都成了具備社群、新聞、短片、支付、出行等應用的綜合服務平台。

張小龍最早在飯否上諷刺地說:「一個產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為一個垃圾產品啊」。而到了2021年,微信十週年,這位中國最優秀的產品經理改口道,「一個產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不會成為一個垃圾產品」。

但對於今年的大廠AI產品與新創的AI原生應用來講,跳出互聯網時代簡單疊加的思維越來越重要,並且一些公司今年出現的用戶滑坡已經在暗示這一論點了。

Character.ai是去年爆紅的AI角色生成產品開發商,由前Google工程師Noam Shazeer 和 Daniel De Freitas創立。這款「產品」能支援用戶創造真實和虛構名人的人工智慧版本,並透過和它們聊天產生的內容創造一種病毒式的傳播,同時客製化的機器人也能滿足用戶各類情感需求。

Character.ai 行動版於2023 年5月推出後,第一週的安裝量就突破了170萬次。不到半年,行動裝置上的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了500萬。更重要的是,Character.ai上近萬款機器人吸引的用戶更加年輕,60%為18至24歲的受眾,而ChatGPT則不到30%。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Character.ai並不是一家聊天機器人公司,而是披著AI外衣的內容公司。去年這些內容創造了一種流行於年輕人中的“時尚”,也帶來了流量與收入。

但今年,超級飽和的AI機器人創造和病毒式傳播策略開始讓人警覺。事實上,頭部的機器人角色生成平台的用戶數量已經萎縮一段時間了;例如今年2月,Character AI的訪客數下跌了1.48%、Janitor AI的訪問量下跌了13.19%、SpicyChat AI訪問量下跌了約8.23%。 (資料來源:aicpb.com)

Forbes

相較之下同期訪問數量增長最快的反而是那些有特定應用場景、並存在明顯服務邊界的AI產品,例如教育領域中Q-Chat、CheggMate分別達到了26.74%和59.40%的訪問數量提升。

另一個PMF(Product Market Fit,產品的市場匹配)的例子是關於搜尋工具。

過去若干年中隨著演算法推薦的火熱,網路搜尋功能的重要性也在下降,我們能清楚的感受到百度落後與Google的存在感不足。但Perplexity是另外一個在今年仍能實現穩定成長的AI產品類型,這款搜尋引擎2月的訪問量達到了5000萬,比上個月又提高了8%。 Perplexity成立於2022年,與傳統搜尋引擎透過提供連結來回應查詢不同,Perplexity 可以直接給出搜尋問題的結果,並附帶引用鏈接,供用戶驗證。這比問ChatGPT更進了一步,同時也支援即時訊息的檢索。

Forbes

今年第一季市場反饋看,Open AI只在性能上證明了大模型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到了實際的應用場景需要考慮的則是工程和交互上的難題,最終沉澱為一種帶有明確價值觀的使用者教育。正如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所說:“顧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People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2024會成AI應用多賽道混戰爆發的年份嗎

全球高強度的大模型卡位戰在短短1年就結束了。從去年3月OpenAI開放API介面到今年3月的grok完全開源,「大模型」公司們希望再次建構一個巨大的應用生態。一個看似與IOS、Android之爭相似的故事好像又重新開始了。

但與許多大模型公司預期不同的是,今年AI應用蓬勃創新的前奏是從對大模型公司的集體祛魅開始。

今年3月10日,黃仁勳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強調,「不應只關注運算力,而是需要全面的考慮能源消耗問題,AI的盡頭是光伏和儲能。如果我們只想著算力,我們需要燒掉14個地球的能源。」如果大模型公司最後的核心競爭力只取決於晶片資產和能源,那麼他將和雲端運算一樣越來越像一個「工程管理」生意。另外OpenAI的生態構想遠沒有期望的那麼順利。

今年1月發布GPT Store的OpenAI,原本是希望幫助用戶更輕鬆地使用和建立GPT工具,並為開發者提供新的收入機會。但這項措施並沒有獲得與2010年Apple Store發表時相同的正向回饋。主要體現在使用Open AI這些工具機器人的用戶數量遠低於預期,其中前5%機器人中很多款日活還不足1000;同時在產品審核、版權以及低俗內容等爭議下GPT Store在2個月內就迅速喪失了市場關注。

在Open AI的前車之鑑下,Google的Gemini Pro、Anthropic 的Claude 3在今年發布後,也都不約而同將關注度從面對C端用戶轉向了企業端。換句話說,大模型公司如果沒有辦法成為更多用戶的支付入口,那麼也會喪失收入分配的權力,更不可能成為現象級的應用平台。

和北美相比,中國的AI消費者市場就顯得有趣的多。在還沒有一個創造絕對巨頭的環境中,大模型的戰爭才剛開始,並且更加關注使用方式的創新。

3月18日,中国公司月之暗面将无损上下文长度提升了十倍,达到200万字级别;相比之下,GPT-4 Turbo-128k公布的文本范围仅为10万汉字,Claude3200k上下文则是16万汉字。从用户反馈看,这项升级让月之暗面在长文本分析联网搜索、文档处理和等功能上提升显著,尤其是在深度解析厚重书籍内容方面的性能。这也意味着月之暗面离那些恐惧海量、晦涩提示词的用户更近了一步。

四天后,阿里通義千問和360也分別推出了1000萬字和500萬字長文本的處理功能是月之暗面Kimi的5倍和2.5倍。

中國的創新生態有其獨特的敘事邏輯,從千信大戰、支付爭霸、百團大戰到今天的大模型,歷史的齒輪以熟悉的節奏,再一次飛捲起來。 AI應用創新的最大戰場會和行動互聯網時代一樣在中國嗎?

普華永道稱,五年後AI帶來的最大經濟收益將出現在中國(2030年GDP成長26%)和北美(成長14.5%),總計相當於10.7兆美元,佔全球經濟影響的近70%。

文|福布斯中國

福布斯中國AI應用關注列表 參考Toolify.ai、aicpb.com以及Data.ai的流量偵測資料。
福布斯中國AI應用關注列表 參考Toolify.ai、aicpb.com以及Data.ai的流量偵測資料。Forbes

新聞推薦

No stories found.
ForbesGA - Forbes Global Alliance
www.forbesga.com